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分节阅读_10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

br/> 20世纪上半叶的稿酬版税(5)

《申报·自由谈》给鲁迅的优惠稿酬 《申报·自由谈》当年给鲁迅的稿酬是优惠的,千字6圆(合今人民币180元),有《鲁迅日记》为证。查《鲁迅全集》,鲁迅在1933年1月,在《自由谈》上发表《逃的辩护》和《观斗》,都是千字文。再查《鲁迅日记》,鲁迅在1933年2月8日收到《自由谈》稿费12圆。《自由谈》是每月结算稿费的,下月初寄给作者。这年2月,鲁迅在《自由谈》发表千字文8篇,3月8日收稿费48圆。3月发表11篇,4月7日收66圆。6月发表7篇,7月6日收42圆。由此可算出《自由谈》给鲁迅的稿费标准。 不但《自由谈》给鲁迅千字6圆,当年《现代》杂志也是这样,或略低。鲁迅的《为了忘却的记念》在1933年4月的《现代》上发表,全文5000字,付稿费30圆。鲁迅的《关于翻译》在9月的《现代》上发表,1100字,付稿费5圆。 1935、1936年,鲁迅的稿费大致仍在千字6圆左右。如1935年10月的《文学》第5卷第4号上发表杂文《六论“文人相轻”——二卖》和《七论“文人相轻”——两伤》两篇,共2900字,得稿费17.50圆。又如1936年2月24日《申报》发表《记苏联版画展览会》,1550字,得稿费10圆。这都说明每千字仍是6圆。 鲁迅生前拿过千字10圆的优惠稿酬。鲁迅的《我的第一个师父》发表在《作家》第一期上,4300字,得稿费40圆。该刊第2期又发表《〈出关〉的“关”》,3000字,得稿费30圆。可见该刊主编孟十环对鲁迅的特别优惠。(引自倪墨炎《鲁迅的稿酬和当今的稿费》,1996年。) 新闻出版界具体收入记载 《新闻报》:1922年《新闻报》总编辑李浩然月薪为200银圆,聘徐沧水主持“经济新闻”版,月薪180银圆。当时的主任、编辑、记者月薪100银圆左右。老报人顾执中在他的回忆录《报人生涯》中说,他在1923年进入上海《时报》当记者,月薪80银圆。到1935年他在《新闻报》任采访科主任时,月薪为170银圆,年终还有双薪(也就是每年发给13个月的薪金)和分红。 《申报》:1912年《申报》总主笔陈景韩(冷血)月薪300银圆,1927年增为600银圆,其他高级职员在200至300银圆之间,年底发一个月双薪和奖金。 《大公报》:总编辑张季鸾和总经理胡正之的月薪为400至500银圆。徐铸成1927年进入《大公报》时,还是个学生,试用期月薪起点30银圆;到1938年他的月薪提高到170银圆。据徐铸成回忆,当时一般资深编辑月薪100银圆左右。 从这些实例来看,在20世纪20—30年代,报社的职员收入是“与年俱增”的,以《申报》待遇最高,但大体上差不多:一般的编辑、记者月薪80至100银圆,像徐铸成和顾执中这样的“名记”170银圆左右。高级职员的月薪在200至300银圆之间,年底同样发一个月双薪和奖金。 但是出版家张静庐民国初年在上海泰东图书局做编辑时,每月只有20圆的薪水,且还要分几次在柜上领取。 1919年10月,谢福生在商务印书馆定月薪200圆。1921年周建人由胡适推荐到商务印书馆,月薪60圆。商务印书馆的薪金参见前文《商务印书馆职员的经济状况》。 1922年中华书局给田汉的月薪一开始就是100圆(因为田汉有日本留学资历),后来约请徐志摩主编《文学月刊》的编辑费为每月200圆(因为徐志摩有英国留学资历)。 可以看出,出版社的职员经济待遇差别比较大,那些有着高学历(尤其是从海外留学归来且有博士学位者)、办事能力强、资历深的职员,薪金较高,一般职员较低。年终有“花红”分配。最重要的是:基本上每年调整薪金,通常加薪幅度为10至20银圆。 新闻出版业的工人工资 清末民初,新闻出版业的工人待遇微薄。例如商务印书馆的几个发起人中,夏端芳和鲍咸恩、鲍咸昌兄弟都是印刷工人出身。 1925年商务印书馆职工发生了一次经济斗争的罢工,取得胜利,商务印书馆总务处公布了《加薪办法》(参看本书第三章)。同时,整个出版印刷业普遍提高了工资待遇。 1927年《申报》第一次成立工会。工会出面跟《申报》老板史量才商定:工人的最低工资为每月29银圆,春节前发一个月双薪,还有一定奖金。 1927年上海出版界工人的经济收入有所提高,戈公振在《中国报学史》第六章记述如下:营业部有部长,纯粹为商人性质,须干练而长于会计,月薪约在一百圆左右。 属于其下,有专司广告者,有专司代派者,有专司订报者,有专司零售者,有专司出纳者,有专司中外书牍者,有兜揽广告者,有承接制版印件者,其月薪每人均在三十圆左右。 印刷部由娴熟于机械者管理之,或由营业部长兼任。属于其下者,有排字之工人,有铸字之工人,有打纸版浇铅版之工人,有印刷之工人。其制版有直接雇佣者,每名月薪均在十圆至二十圆之间,但仍须择一人为领袖。便监察一部分之事务,月薪约四十圆。 制铜锌版者,另为一部分,有时兼外出照相,月薪均约在三四十圆之间。作为一个参照,兹列出当时脑力劳动者的最低收入水平: 根据《近代上海城市研究》所载,1927年上海市中小学教师月薪平均41.9圆(约合今人民币1400元),中英文打字员月薪30圆以上,办公室秘书月薪最低50圆(约合今人民币1600元)左右。戏剧、电影业的兴起戏剧、电影业的兴起海棠书屋 txt小说上传分享

Loading...
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网页】or【关闭小说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
使用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Chrome谷歌浏览器】打开并收藏!
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网络。

收藏网址:www.haimabooks.com

(>人<;)